本網訊(通訊員 宛玉花 李強)“我們合作社的收費比市場價低15%,老百姓秋收很愿意請我們幫忙,三渡水、對江的老百姓都來了,遠的還有巡田、回龍寺,忙不過來呢。”正在一渡水村醫療室門口忙活稻谷烘烤的老書記李朝釗高興地和政府工作人員說。農機合作社現有大型收割機3臺、烘干機2臺、耕田機4臺、插秧機2臺,總價值近130萬元。
正值秋收季節,農機合作社的收割機、烘干機發揮了重要作用。收割機150元/畝,而市場價要180元/畝。由于價格實惠,臨近鄉鎮巡田、回龍的種糧大戶也有需求。烘干機前,老百姓正排隊準備將自己的稻谷烘干,“烘干機烘出來的谷子、玉米干凈,不用擔心變天,也省了很多時間和力氣。”老百姓打心眼里覺得方便。烘干機一次可以烘14噸谷物,每噸收費50元,折算后2.5元/100斤,這樣的價格老百姓也樂意接受。
今年一渡水村在扶貧指導組省地勘局的幫助下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合作社采取“3+3+4”的資金股份合作模式,即30%屬于集體經濟,由省地勘局扶助,30%屬于貧困戶無息貸款資金,40%的資金由9戶種糧大戶籌集。有實實在在的好處,老百姓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目前,村里正在籌建固定場所,以便農機設備存放管理,村民李小北無償拿出500平方米的地基用于修建合作社。合作社在確保秋收工作順利的同時,也讓老百姓省心省力不少,同時“334”模式和農戶參與分紅,大家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也為扶貧促富舉措提供了新模式和有力借鑒。
來源:中國崀山網
作者:宛玉花 李強
編輯:redcloud